- 索 引 號
- 07B051215202500365
- 信息所屬單位
- 市場與信息化司
- 信息名稱
-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872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 文 號
- 生效日期
- 2025年09月26日
- 發布日期
- 2025年10月09日
- 內容概述
-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872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 索 引 號
- 07B051215202500365
- 信息名稱
-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872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 文 號
- 信息所屬單位
- 市場與信息化司
- 生效日期
- 2025年09月26日
- 發布日期
- 2025年10月09日
- 內容概述
-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872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872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發布時間:2025年10月09日
字體:[大 中 小]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內蒙古打造農畜產品品牌強區的建議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支持農牧業科技創新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科技創新,不斷提高農牧業產業化水平。一是支持科研平臺建設。農業農村部在農業科技重大項目中,圍繞奶牛、奶山羊、羊草、苜蓿等,組織內蒙古優勢科研單位和企業聯合開展種源創制及新品種培育等研究工作。支持內蒙古農業大學等單位建設奶制品加工、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等5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布局北方寒旱區作物高產高效栽培與耕作、草食家禽健康養殖與畜產品品質調控、馬屬動物種業創新等3個部省共建重點實驗室,支持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等企業布局乳制品質量安全控制、數字與智慧草木業等7個農業農村部企業重點實驗室。二是支持智慧農牧業發展。印發《農業農村部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等政策文件,支持內蒙古建設國家智慧農業創新應用項目7個,推動環境控制、個體識別、精準飼喂等國產化智慧農業技術裝備的研發創新、中試熟化、推廣應用,示范帶動內蒙古智慧農牧業發展。三是支持農牧裝備研發應用。農業農村部支持內蒙古建設牧草、甜菜、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北方)等全程機械化科研基礎設施和草原畜牧業裝備重點實驗室,開展苜蓿高效低損撿拾機、青飼料收獲機、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等急需急用裝備研發。指導內蒙古分區域、分作物開展智能農牧裝備現場演示、地頭展示、技術培訓等示范推廣活動,向種植養殖戶和機手推介先進適用農牧裝備。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推動內蒙古農牧業科技創新發展。一是在謀劃“十五五”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布局和農業科技創新重大工程設施建設時,統籌考慮支持內蒙古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二是在“十五五”農業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支持內蒙古聚焦雜糧、畜禽等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優質新品種,研發關鍵核心技術,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產出和應用。三是深入實施智慧農業行動,指導內蒙古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引導扶持作用,將更多先進適用、智能高效的農機裝備納入補貼范圍,加快推進智慧農業落地應用。
二、關于支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一是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全國畜禽糞肥利用種養結合建設規劃,在全國范圍內支持305個畜禽養殖大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二是推廣農村清潔低碳能源技術。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開展智能光伏試點示范工作,推動光伏發電與設施農業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等生物質資源優勢,示范推廣打捆直燃供暖、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沼氣等可再生能源發展模式。推動太陽房、太陽能熱水器等在農民采暖、洗浴、炊事等方面的應用。三是推動鹽堿地綜合利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自然資源部印發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發展高效綠色鹽堿地設施農業,引導建設以水壓鹽、暗管排鹽等排水排鹽系統,裝配微咸水高效處理設施,推廣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和綠色防控技術裝備,推動非耕地設施農業開發。四是推進食品農產品認證。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有機農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等制度文件修訂,建立有機產品認證和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等多種認證制度,覆蓋食品農產品生產、流通等環節。農業農村部深入實施農產品“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十四五”以來新增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志農產品3.6萬個,數量較“十三五”末增加70%。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實施綠色種養結合循環農業試點,支持內蒙古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立足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用能有效供給,以低碳清潔能源供給為主線,聚焦供暖、炊事、設施農業等領域的節能減排,加快推進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穩步推進食品農產品認證制度建設,優化食品農產品認證體系,加強認證監管,提升認證公信力。
三、關于支持農牧業品牌建設
農業農村部大力支持內蒙古農牧業品牌建設。一是推動建立農業品牌目錄。健全農業品牌目錄制度,指導建立省級農業品牌目錄,1400多個區域公用品牌、2000多個企業品牌、2300多個產品品牌納入省級目錄重點培育,初步形成上下聯動、梯次培育的農業品牌目錄體系。二是深入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印發《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分品類分梯次分年度培育一批產業優勢領先、市場空間潛力大、文化底蘊深厚的農業精品品牌。目前,已將內蒙古敖漢小米、錫林郭勒羊、興安盟牛肉等8個區域公用品牌納入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并重點在渠道對接、媒體宣展、金融服務、海外推廣等方面提供支持。三是加強品牌文化賦能。印發《“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工作方案》,指導各地在發掘鄉村傳統文化內涵和歷史傳統基礎上,融入現代要素、賦予時代內涵、滿足多樣化需求,打造高品質“土特產”和文化品牌。引導內蒙古敖漢旱作農業系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等6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加強農產品包裝、設計和營銷,提升農業品牌知名度。四是開展品牌營銷推廣。充分利用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農民豐收節等展會節慶活動,加強農業品牌營銷推廣。組織系列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營銷推介優質特色品牌農產品,提升品牌影響力。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加快推動品牌強農。一是完善品牌目錄體系。深入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形成300個左右精品品牌培育目錄,提升省級農業品牌目錄建設質量,建立健全動態調整機制,支持內蒙古打造農畜產品品牌強區。二是完善營銷服務體系。指導內蒙古等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行建立健全農產品營銷服務體系。部省聯合開展“鍛造農業精品品牌”營銷宣傳活動,促進品牌農產品消費。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
010-59191365
農業農村部
2025年9月26日
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