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帶式收割機穿梭在玉米田間、烘干設備白加黑連軸運轉、黨員干部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奮戰在秋收一線……連日來,全省戰陰雨、搶農時、保糧安,全力以赴開展“搶收搶種保豐收”行動,最大限度降低連續降雨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
俗話說,“三春不趕一秋忙”,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約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三。但進入10月以來,我省各地遭遇持續陰雨天氣,給秋收、秋種、秋管帶來嚴峻挑戰。如何打好這場秋糧“保衛戰”,群策群力打通收、烘、銷全鏈條,集中力量做好搶、保、防各項工作,至關重要。
“搶”字當頭,力保秋糧顆粒歸倉。當下,刻不容緩的還是保秋收、降損失。目前,全省2.3萬臺收割機全部投入秋收一線,1400多臺履帶式收割機開展應急機收作業,700余臺烘干機滿負荷運轉,有些地區還積極協調跨地區應急互援。除了農機的調度,各地成立的秋收志愿服務隊也紛紛下沉到田間地頭,幫助缺乏勞動力的農戶開展人工搶收。越是緊張忙碌,越是要忙而有序、忙出實效,設身處地了解農戶們的擔憂。比如,烘干機能不能排上隊,烘干的費用能不能接受。有些地方在協商降低烘干費用的同時,給予農機企業一定補貼,既保證了企業的利潤,又考慮到種糧農戶們的實際困難。上下同心,其利斷金。只要眾志成城、快收快搶,就能最大限度減少田間損失,力保秋糧到手。
“保”字為要,保障農民合理收益。近日,我省秋糧收購正式啟動,秋糧收購資金已全部落實。在臨汾堯都區屯里鎮的一家收購點內,收、烘、儲一體,烘干塔24小時連續運轉,農民送來的玉米,應收盡收,含水量超標的及時進行烘干。農民種糧不容易,要牢牢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穩定秋糧價格,確保“有人收糧、有倉收糧、有錢收糧”。農業保險是保障種糧農民收益、穩定農民收入的重要力量。近日,晉中、長治等地保險機構快速響應,開啟秋糧理賠“綠色通道”。要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穩定器”作用,加快保險理賠進度,能賠快賠、應賠盡賠,努力減輕農民因災損失,真正讓糧農感受到“保險托底,種糧無憂”。
“防”字為先,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近日,山西省財政廳緊急下達農業生產防災減災資金4000萬元,支持受災地區加快開展秋糧搶收、農田排澇、糧食烘干等工作。近年來,極端天氣多發頻發,不斷考驗著農業應對能力。此次持續連陰雨天氣,最忙碌的是烘干設備,最搶手的是履帶式收割機,這提醒全省要加快補齊排澇抗旱、烘干倉儲等短板。應對極端天氣,不能臨時抱佛腳,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須著眼長遠,未雨綢繆。比如,積極培育耐高溫、抗旱、抗澇品種,因地制宜改進或購置針對不同土壤條件的農機設備,建設一批農事綜合服務中心,為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豐收提供有力支撐。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山西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涵蓋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及應急管理等各個環節,系統構建了具有山西特色的糧食安全保障制度體系。秋糧豐歉關乎民生根基,要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全力以赴筑牢“三晉糧倉”。(作者 陳力方)